如今,“去公园走走”已经成为许多厦门市民的常见生活方式,家门口的公园数量和质量,很大程度影响了市民的幸福指数。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,厦门的公园不仅更多了,而且更美了。 筼筜湖畔原本有一处荒废多年的建筑基坑,基坑内一潭死水,卫生状况极其恶劣。我市相关部门在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后,将这一片寸土寸金的地块,改造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滨水公园,供市民休闲锻炼。如今,水塘的水清了,岸边的树绿了,园里的花开了,园林绿化部门还在园内增加了石凳、小广场等设施。环境得到改善后,也引来了成群的白鹭,这个小公园也因此得名为“栖鹭园”。一边是白鹭翩飞,一边是市民休闲锻炼,栖鹭园也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。 从杂草丛生、简易搭盖扎堆的自然山体,变身为生态野趣、满目苍翠的山地公园――湖里区去年改造完成的薛岭山公园和虎头山公园,同样带给周边居民满满的幸福感。薛岭山公园位于金尚路以西,金湖路以南,祥岭路以北,改造完成后,公园增加了环山登山步道,对原有消防通道进行拓宽并提升为沥青路面,增加照明设施。此外,还增设了供市民休憩的亭苑等景观。 数据显示,17年,我市新增公园绿地189公顷,改造提升194公顷,大屏山、天马山、西山等郊野公园建设持续推进,新建薛岭山公园、虎头山公园、栖鹭园、雪樵公园、过芸溪带状公园等5个公园,综合公园、专类公园、社区公园等公园建设也在不断向前推进。我市还建设了天马山绿道、海翔大道绿道、新阳大道慢行系统、同安东西溪慢行系统、翔安中心区环形慢道等,完成新、改、扩建绿道60.62公里,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休闲场所。 更 营造林完成40870亩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森林,是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。我市坚持践行“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,高度重视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,有效筑牢了生态保护屏障。 今年2月初,国家林业局发布18年第2号公告,解除了厦门市思明区松材线虫病疫区,这是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取得的可喜佳绩,加上此前国家林业局15年解除的湖里区松材线虫病疫区,我市已实现了岛内无松材线虫病疫点的工作目标。01年,我市首次在岛内发现松材线虫病,枯死松树达13万多株,发病严重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立即拨出专款,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防控。历经十多年的努力,松树病枯死株率由02年的万分之482.2减少到10年的万分之0.0074,岛内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。 我市还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。17年,全市“三个必造”完成造林面积9770.42亩,其中:林木采伐迹地更新完成5823.43亩、占用征收林地补充造林3946.99亩。全市营造林绿化完成面积40870亩,占任务31650亩的129.13%,其中:造林绿化面积22246亩(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352亩、生物防火林带造林150亩、其他人工造林更新1744亩),森林抚育18624亩。 17年,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工日数81.9万个,植树278.3万株。17年3月16日,市四套班子领导、市直机关干部、驻厦部队官兵、海沧区干部群众、青年志愿者在海沧区马銮湾参加义务植树劳动,种植栾树、洋紫荆、大叶榕等树木1800余株,为马銮湾再添新绿。各区积极组织本区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劳动。在义务植树月期间,开展了市民绿化活动节等形式多样的爱绿、植绿、护绿系列宣传,提升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。 更创新 建立信用评价体系 创新行业监管模式 17年3月,国务院修订《城市绿化条例》,取消了园林绿化施工企业资质要求,迈出了园林绿化行业“放管服”改革的重要一步。为加强园林绿化行业和园林绿化施工企业的有效监管,我市市政园林局立即着手研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,强化事中事后监管,推动园林绿化行业良性发展。 17年6月和8月,市市政园林局先后出台了《厦门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实施办法(试行)》与《厦门市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评价操作细则》,建立起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平台。17年8月15日,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信息网上申报工作正式启动,为确保信息审核的公正、公平,市市政园林局采纳了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代表的建议,委托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,对企业申报的信息进行审核,并采取一次容错机制,在信息审核中对存在的问题允许企业进行一次性的整改。在信用信息申报和审核过程中,根据部分企业的疑问,先后发布了三期答疑汇总。在信用评价过程中,还广泛引入社会监督。 为评估园林绿化重建提升工作成效,市市政园林局组织专家,对重建提升项目工程进行景观效果综合评价,评价结果将作为企业信用评价的参考依据。 18年1月8日,《17年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信用评价部分结果》正式公布,550家企业分别获得信用评级,其中A级50名,BB+级101名,BB-级346名,C级53名。信用评价结果除了作为工程招投标的参考依据外,各监管职能机构还针对不同信用级别的企业,在工程管理中实施差别化监管。业内人士认为,建立园林绿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,对于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,促进园林绿化行业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。 更添绿 补植新栽5万株乔木 抹平创伤增添绿意 时至,台风“莫兰蒂”登陆厦门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半。如果把绿化比作城市的衣衫,那么,来势汹汹的“莫兰蒂”,一度让这座城市变得衣衫褴褛,而如今,又是一年春风绿,厦门早已换上了崭新而又养眼的“绿衣衫”。这背后,离不开灾后绿化恢复重建的厦门速度和厦门力量。 17年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一年。为了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这项工作,让绿化树木获得佳的生长时机,我市园林绿化部门全员行动、全力以赴,在17年初开展大规模的补绿复绿行动,连春节期间,也还在加班加点不停工。 湖滨东路南湖公园段的蜕变,是灾后恢复的一个缩影。台风“莫兰蒂”让这条路上的树木几乎腰斩,参建单位对原有的行道树菩提树进行了修整,将台风中受损严重的天竺桂移植进圃修复,更换成树形漂亮、遮阴好、抗风性强的香樟,同时增加彩霞变叶木、红车、花叶栀子等地被进行彩化、亮化处理。经过一年多的“愈合”,如今的湖滨东路南湖公园段,放眼望去,郁郁葱葱,几乎看不出台风创伤。 据统计,17年,我市园林绿化部门完成了“三线四片”及重要道路、重要节点、重要门户、重要客厅范围内86个重要项目的绿化恢复和提升,完成35条道路园林绿化改造提升工作。补植、新栽乔木约250种5万株,灌木约500种、15万株,提升后的园林绿化整体景观大气,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丰富多样,城市环境更加优美。 更出彩 彩化面积近万平方米 绿雕花球花柱惊喜连连 今年春节期间,位于鹭江道的“琴音鹭波”绿雕,成为一道热门景点,吸引了大批游客。来自陕西的张女士,次见到这么大型的绿雕,兴奋地不停拍照。这组绿雕占地面积227平方米,高5.75米,直径达19米,由5万多棵小叶红草、绿草和2万多株鸡冠花等植物搭配而成。白鹭是厦门的象征,绿雕用旋律讲述鹭岛的传说,用鹭语传达厦门的气质,以框景形式展现,与对岸的琴岛相呼应,画中有岛,岛中有画,展现厦门独有的特色,呈现出一片祥和安宁的景象。 除了绿雕以外,17年,我市的绿化工作还给市民带来了许多“惊喜”。在人民会堂南侧绿地、湖滨中路与湖滨南路交叉路口、鹭江道和平码头、厦禾路莲坂转盘花池等重要道路的绿化带上,布置了花球、花柱,主要种植长春花、彩叶草等,经过精心的养护和定时的更换草花,如今,这些花球、花柱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,让道路景观增色不少。 钢筋水泥筑成的天桥,给人以一种生硬的感觉,穿上“花衣裳”以后,成了“空中飘扬的彩带”,多了灵动之美。17年,包括湖滨西路人行天桥在内的37座桥梁,经过彩化、绿化改造后,绿植花草与桥体一体化,不仅提升了景观效果,而且使市民的通行体验感受更佳,让整座城市的绿化效果更有层次感、立体感。 17年,我市园林绿化部门对重要沿线节点实施彩化面积近万平方米,完成绿化彩化桥梁37座、31.4公里,种植及储备草花超770万株、三角梅7万株、花灌木21万株,在重点区域设置大型绿雕4组、花球227个、花柱41个、绿毯3600平方米,新增花箱、挂花、花钵14处约800个、大型三角梅造型景观近100处。
更宜居 新增公园绿地189公顷 绿色休闲场所越来越多 如今,“去公园走走”已经成为许多厦门市民的常见生活方式,家门口的公园数量和质量,很大程度影响了市民的幸福指数。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,厦门的公园不仅更多了,而且更美了。 筼筜湖畔原本有一处荒废多年的建筑基坑,基坑内一潭死水,卫生状况极其恶劣。我市相关部门在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后,将这一片寸土寸金的地块,改造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滨水公园,供市民休闲锻炼。如今,水塘的水清了,岸边的树绿了,园里的花开了,园林绿化部门还在园内增加了石凳、小广场等设施。环境得到改善后,也引来了成群的白鹭,这个小公园也因此得名为“栖鹭园”。一边是白鹭翩飞,一边是市民休闲锻炼,栖鹭园也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。 从杂草丛生、简易搭盖扎堆的自然山体,变身为生态野趣、满目苍翠的山地公园――湖里区去年改造完成的薛岭山公园和虎头山公园,同样带给周边居民满满的幸福感。薛岭山公园位于金尚路以西,金湖路以南,祥岭路以北,改造完成后,公园增加了环山登山步道,对原有消防通道进行拓宽并提升为沥青路面,增加照明设施。此外,还增设了供市民休憩的亭苑等景观。 数据显示,17年,我市新增公园绿地189公顷,改造提升194公顷,大屏山、天马山、西山等郊野公园建设持续推进,新建薛岭山公园、虎头山公园、栖鹭园、雪樵公园、过芸溪带状公园等5个公园,综合公园、专类公园、社区公园等公园建设也在不断向前推进。我市还建设了天马山绿道、海翔大道绿道、新阳大道慢行系统、同安东西溪慢行系统、翔安中心区环形慢道等,完成新、改、扩建绿道60.62公里,为市民提供更多绿色休闲场所。 更 营造林完成40870亩 筑牢绿色生态屏障 森林,是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。我市坚持践行“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,高度重视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工作,有效筑牢了生态保护屏障。 今年2月初,国家林业局发布18年第2号公告,解除了厦门市思明区松材线虫病疫区,这是我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取得的可喜佳绩,加上此前国家林业局15年解除的湖里区松材线虫病疫区,我市已实现了岛内无松材线虫病疫点的工作目标。01年,我市首次在岛内发现松材线虫病,枯死松树达13万多株,发病严重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立即拨出专款,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防控。历经十多年的努力,松树病枯死株率由02年的万分之482.2减少到10年的万分之0.0074,岛内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。 我市还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。17年,全市“三个必造”完成造林面积9770.42亩,其中:林木采伐迹地更新完成5823.43亩、占用征收林地补充造林3946.99亩。全市营造林绿化完成面积40870亩,占任务31650亩的129.13%,其中:造林绿化面积22246亩(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352亩、生物防火林带造林150亩、其他人工造林更新1744亩),森林抚育18624亩。 17年,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工日数81.9万个,植树278.3万株。17年3月16日,市四套班子领导、市直机关干部、驻厦部队官兵、海沧区干部群众、青年志愿者在海沧区马銮湾参加义务植树劳动,种植栾树、洋紫荆、大叶榕等树木1800余株,为马銮湾再添新绿。各区积极组织本区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劳动。在义务植树月期间,开展了市民绿化活动节等形式多样的爱绿、植绿、护绿系列宣传,提升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。 今年绿化又有大动作 今年我市国土绿化要努力实现营造林总任务47350亩(其中植树造林18550亩,森林抚育28800亩),全市计划完成新增和提升改造城市园林绿地面积400公顷(包括新增公园绿地100公顷),完成40公里绿道建设,完成义务植树80万劳动工日,以及全省18年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的各区至少要新建或改造提升1个城市公园、1条林荫景观路、5处以上立体绿化、5项以上城市片林、5处以上老城区街头小绿地的要求,锐意创新,扎实工作,狠抓落实。 ●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。健全完善机构,市、区两级要成立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机构,制定工作方案。各区各相关部门对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,结合园林绿化建设管理工作,从完善园林绿化综合管理、加强城市绿地建设、强化建设管控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、提升市政设施以及促进节能减排等六个方面,找出薄弱环节进行补短板。 ●加快城乡民生基础设施园林绿化建设。大力推进节约型、生态型和功能完善型的绿地建设,均衡园林绿地分布,使城市绿地系统更加完善。力争18年绿地率达到39.5%,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3.7平方米,年绿地率达到39.5%,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4.1平方米。由市水利局牵头指导,由岛外各区人民政府负责,加强流域绿化建设;由市交通运输局牵头,重点做好“两环八射”快速路等重要景观道路绿化建设;由市地铁办牵头,高水平做好地铁沿线的绿化恢复工作;继续对未实施绿化的人行天桥、跨线桥等桥梁进行立体绿化彩化,推动多花色三角梅等技术攻关,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彩化水平;高品质建设岛内“八山三水”慢行步道,对沿线进行林相改造和景观提升。 ●持续打造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。巩固岛内“三线四片”重要节点彩化效果,确保城市重要广场、节点位置的彩化形成常态化。在环东海域、马鸾湾等片区选取部分道路作为试点,推行道路项目开工即绿化。建设布局合理、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,积极推动综合公园、专类公园、社区公园等各级各类公园建设,构建数量达标、分布均衡、功能完备、品质优良的公园体系,充分利用边角地、街头小绿地建设社区公园和小游园,增加百姓获得感。加快编制全市绿地建设导则,积极推进绿地系统修编工作,指导各区完善、细化辖区内绿化规划与导则,并使之落到实处。持续提高城市绿化精细化管养,继续保持城市绿化高颜值。 ●开展第二轮园林绿化整治提升。按照补齐民生短板、增进民生福祉的要求,在总结借鉴轮园林绿化提升经验做法基础上,结合立面和市政道路改造,以梳理问题适当做减法为思路,以营造简洁、明快、大气的道路景观为原则,实施第二轮园林绿化改造提升工作,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,实现生态宜居。 ●推进林相改造和科学营林造林。一是要对山体进行林相改造,结合厦门森林及林相现状特性,改造针叶化、提升阔叶化,改造单一化、提升色彩化,改造纯林化、提升多样化,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,构建林相结构合理、生态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。二是要结合我市森林生态修复情况,根据市政府办公厅《关于切实抓好18年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》(厦府办〔17〕233号)精神,要科学拓展造林绿化空间,持续开展“三个必造”工作,确保各类迹地得到及时更新。我市18年植树造林工作,继续以“三带一区”(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、生物防火林带、森林生态景观带、重点生态区位)中的重点生态区位林分修复造林为工作重点,加大森林抚育面积,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,增强森林生态功能。 ●开展义务植树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。深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,大力弘扬植绿、护绿、爱绿的文明新风,发动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绿化。在新的形势下,要不断丰富和拓展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,规范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。市绿化管理中心做好对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指导与检查,开展古树名木保护技术培训,对散生于单位庭院的古树名木进行双随机检查。各区在完成古树名木普查挂牌工作的基础上,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单位和责任人,并以区政府的名义进行公告,同时开展古树名木后续资源普查工作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