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 加入收藏   设为首页
首页     公司简介     苗木分类     苗木展示     基地实景     在线留言     联系方式
苗木分类
· 榉    树 · 红叶樱花
· 红叶海棠 · 银    杏
· 红火箭紫薇 · 红    枫
更多>>
联系方式
联系人:胡先生
手 机:13805221139
电 话:0516-86459888
传 真:0516-86459888
客服QQ:401758687
邮 箱:401758687@qq.com
网 址:www.jsyqmm.com
地 址: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
  当 前 位 置: 江苏昱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--栽培技术知识
 
榉树种子繁殖及栽培技术

发布时间:2014-12-6  新闻类别:栽培技术知识 点击次数:756

  榉属(Zelkova Spach)共有10个种,主要分布于亚州。其中榉树(Zelkoveschneideriana Hand,又名大叶榉)在我国分布范围广,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,也是江苏省丘陵山区及平原区重要的乡土硬闹用材树种之一。因其适应性强,在酸性、中性、石灰质土及轻度盐碱土地均能生长,病虫害少,寿命长;树形挺拔、小枝纤细、秋季叶色季相丰富,具有较高观赏价值,被广泛用于园林配置、城市街道绿化及生态绿化建设,深受绿化部门和育苗企业与农尸喜爱。为此,江苏农景生态建设有限公司根据十余年榉树育苗栽培实践经验,特总结榉树种子繁殖及栽培技术,为榉树栽培地方技术标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,供生产单位参考应用。

  1、播种育苗技术

  1.1 种子采集技术

  1.1.1 母树选择

  根据选用目的分别选择结实多、籽粒饱满的健壮母树采种。

  (1)培育用材林,母树要求树形紧凑、树体高大、干形通直、枝下高较高、旺盛且无病虫害。

  (2)培育园林绿化品种,母树要求树冠开阔、树体丰满、叶色季相变化丰富、色叶期较长;变色期早。 .

  (3)盆栽观赏类型,母树要求树体矮小,树形奇异。

  1.1.2 采种时间与采种方法

 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,当果实由青转褐色时采种。采用自然脱落法或敲打小枝法在地面收集种子。

  采种后要先除去枝叶等杂物,然后摊在室内通风干燥处自然干燥2~3d,再行风选。贮存前于室内自然干燥5~8d,使种子含水量降到13%以下。

  1.2 播种育苗技术

  1.2.1 圃地选择

  育苗圃地宜选地势平坦

  1.2.2 整地作床有水源浇灌,且土层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或轻壤土立地。

  播种前,苗圃地要深翻细耕,杂草,施足基肥(00~2500kg/hm2饼肥)。圃地细耙整平后,筑成宽1cm、高~25cm的苗床。

  1.2.3 播种

  插种可在晚秋和初春进行。秋播随采随描,翌春3月上中旬发芽,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高,苗木生长期长;但易受鸟兽危害。春播宜在雨水至惊蛰时播种,迟不得迟于3月下旬。苗床播种后加盖遮光率50%-75%的遮阳网有利于保湿和后期苗木管

  理。

  播种量为150~0kg/hm2保持土壤湿润,以利种子萌发。

  1.2.4 苗期管理条播,行距cm,覆土厚度0.5cm,并盖草浇透水。

  插种后25~30d,种子发芽出土,应及时揭草炼苗,并防治鸟害。幼苗期需及时间苗、松土除草和灌溉追肥。苗木生长高峰期在7月至9月下旬。苗期每年应除草3-5次,每次松土除草后追肥1次,后1次施肥可在8月上旬进行。榉树苗期苗木会出

  现分杈,需及时修整。

  2、苗木栽植技术

  2.2.1 立地选择榉树栽植应选择平原、滩地、沟坡、四旁等土层深厚、疏松、肥沃土壤,排水良好的立地环境,切忌排水不良,易季节性积水、淹水的立地。

  2.2.2 整地

  栽植前要将土地深耕、耙平,井施足基肥。确定好株行距,放线开沟筑畦扑挖穴。穴的大小视苗木根系体积大小而定.—般穴的大小应是苗木根系体积的2~3倍为宜。

  2.2.3 初植密度

  1年生榉树实生苗移植50cmxl50cm(13000株/hm2)。

  2.2.4 栽植方法

  定植株行距为lOOcmxlOOcm(10000株/hm2)或栽植宜在3月上、中旬进行。栽植时将苗木在穴中放正,先回土至穴1/3处,再将树苗干向上轻提,使根系舒展,再回土至穴2/3处。尔后,浇透水,再将穴土回满。回土时先回表土,再回心土,井做到边回土边轻踩。一年生苗木栽植宜浅。在长江以南岗坡早地,栽植深度为树苗原根茎埋入土中O~4cm。在夏季地下水位较高的立地宜筑垄栽植。干早地区和易早地块,栽植深度可以略深,根茎埋入土中5~lOcm。栽植时,还需在树根际四周做好围堰,方便持续干旱时浇水,并防止”下雨时雨水流失。对个别地上部分已枯死、但根部还存活的苗木,应及时截干平茬。

  2.2.5 密度调控

  苗木定植2年后,要隔行起苗移植.通过隔株留苗、密度调控,扩大苗木的生长空间,株行距调整为100cmX0cm(5000株/dm)或100cmxl50cm(6700株/hm2),移植过程中需注意苗木的保湿。以后,每年根据立地条件、培育目标(市场规格要求)

  对密度进行动态调整。

  苗龄3年的苗木株行距调整为0cmx0cm(2500株/hm2)或0cmx300cm(1700株/hmz);苗龄5年的苗木应调整为0cmx400cm(10株/hmz)、0cmx300cm(1700株/hm2):苗龄7年的苗木调整为400cmx400cm(600株/hm2)、400cmx600cm(400株/hm2)。通过合理的密度调控,保障树体良好发肓,培育良好树形,提高绿化苗木应用品质。

  3、苗木管抚技术

  3.3.1 中耕除草

  除草、松土是榉树大苗(幼树)管抚的重要措施。通过除草、松土,防止杂草与幼树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,提高土壤通气性,改善苗木根系的呼吸作用根际环境,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有机物的分解,促进苗木生长。幼龄期的榉树圃地,每年需松土、除草3~4次。每次除草、松土后,应将杂草覆盖根际保墒保湿。

  3.3.2 抗早排涝

  榉树虽能适应一定的干早气候,但仍需适生湿润气候。气侯持续干旱时,应及时浇水灌溉,防止苗木失水致死,雨季,尤要及时开沟排水,降渍。地下水位过高和土壤含水过多,均会对榉树产生严重不良影响。

  3.3.3 合理施肥

  榉树苗木培育需在速生季节适时施肥。施肥的原则是:苗木生长初期,选用肥料;生长中期(速生期)施用氮素化肥;后期增施磷、钾肥,促进苗木木质好。

  施肥量:l年生苗木午平均每亩施N、P5、K分别为7kg、3kg、4kg,腐熟烂肥1500kg,采用前轻、中稳、后控的施肥方法,一般年施追肥4~6次。2至多年生苗木每年每亩施N、Ps、K分别为15~kg、6~8kg、8~l0kg,腐热烂肥00~2500kg。

  3.3.4病虫防治目前江苏句容市尚未发现榉树有严重的病害。苗期现已发现多种虫害,主要有小地老虎、蚜虫、尺蠖、叶螟、毒蛾、袋蛾、金龟子等危害。对食叶害虫可及时喷洒80%敌敌畏1000倍液、90%敌百虫10倍液或2.5%敌杀死6000倍液等杀虫剂1-2次防治;对于地下害虫小地老虎须浇灌或用毒饵诱杀防治。

  3.3.5 修枝整形

  榉树修枝宜在初夏生长季或冬季休眠期进行,时间以冬季休眠时为好。随着树龄增大,2-3年开始逐年修去树高1/3的底层枝,持续修剪多次。依据榉树的培植目标,修枝培养树形的要求:培育园林绿化树种,主干枝下高度应保持在2.5~3m,并及时去除内膛枝、交叉枝、平行枝、病虫枝及枯死枝。

  为了不影响观赏效果及材质质景,修剪的剪口需与主干相平,不留桩。此外,在萌发期还需及时抹除整形剪口处的萌出嫩枝。通过上述控制性修剪技术,能在保持植株光合作用面积的前提下,定向培植主杆生长,保障培育合格绿化苗木.

 
发表评论】【打印新闻】【关闭窗口  
最新栽培技术知识
  · 对银杏树进行整形修剪,可以促进银杏树快速生长发育 [2024/9/13]
  · 移栽之前可以对银杏树进行定干修剪,同时把一些过于繁密的枝 [2024/9/13]
  · 要想种植出一颗健康的银杏树,首先要选择优良的苗木 [2024/8/21]
  · 银杏树的适应能力强,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[2024/7/6]
  · 银杏树的人工授粉是提高银杏产量稳增的关键技术 [2024/6/15]
  · 苗木移植银杏属深根性植物,生长年限很长,人工栽植,地势、 [2024/5/17]
  · 栽前要整地施基肥,栽植入土深度要适当,不能过深和过浅 [2024/4/11]
  · 在北方冬季的时候,通常在树木上缠草绳,在草绳内用旧报纸将 [2024/3/9]
  · 银杏树栽植前要在不影响原来树型的前提下进行简单的定型修剪 [2024/2/21]
  · 将银杏树扶正栽种到坑穴中,在根部覆盖土壤,压紧实一点 [2024/1/13]
  · 银杏树进行种植,可在秋季带叶栽植,也可在春季发芽前种植 [2023/12/15]
  · 银杏的育苗分为播种、分株和嫁接等方法 [2023/11/1]
  · 长寿冠海棠花非常好养,这一点对新手花友很友好,成活率很高 [2023/11/1]
  · 银杏树排水灌水 [2023/10/18]
  · 有机肥主要是作基肥施用银杏树 [2023/10/18]

友情链接 | 新闻中心 | 网站导航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
江苏昱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关键字: 江苏昱泉农业 - 北美海棠 - 榉树 - 樱花 - 红叶樱花 - 江苏昱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
Copyright © 2013-2014 江苏昱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  All Rights Reserved.
你是第4408986位访客    版权所有江苏昱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 技术支持: 邳州慧网